口才表達的關鍵是什麼?很多老師有多種講法,而我個人認為是「知其然,更要知其所以然」。
為何如此說,是因為口才始於「聽」,先會聽他人如何說,但只聽可能變成「人云亦云」,對於他人所說的內容照單全收,不加求證,變成假消息或謠言的傳聲筒。
所以聽後要思,但只思不問的話,可能變成容易遺忘。因為聽了也思考過,這樣的記憶路徑很短,如果能再開口提問當事人或消息的來源管道,相信對於記憶會更有幫助。
聽後有思,思後有問,但如果只問不駁(質疑)的話,可能變成似懂非懂的情況。因為對得到的資訊,當詢問來源後,不加以質疑正確性,乍看好像懂了,其實並不是真的懂。
舉一個例子來說:「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」,聽後有思,覺得有道理,思後有問,了解其意思是指人要成功的一些相關條件,但問後無駁,總認為我們懂了。
前陣子我跟一位朋友聊天,他說:「一命二運三風水四讀書五積德」,他所說的跟我所聽的不一樣順序,究竟何者為對?
事實上,如果問後有駁,就可以發現我朋友所說的不正確,因為一命指的是「本錢」,二運指的是「天時」,三風水指的是「地利」,四積德指的是「人和」,一為內部優勢及劣勢分析,二到四項為外部的機會與威脅,而如何善用這一到四的項目,五讀書就是較有機會產生好的策略。
順序如果錯,意思也不一樣了。
所以一個好的口語表達者,應該是「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」,如此才能侃侃而談,比聽者更有料,更知道所說的話其真正的意思。
聽而後思,思而後問,問而後駁,但如果駁而無禮則會令人生厭。
表達首重情緒,尤其禮貌意味著「尊重」,質疑對方時若咄咄逼人,任誰都會反擊,因此和顏悅色非常重要。
聽而不思,則人云亦云
思而不問,則容易遺忘
問而不駁,則似懂非懂
駁而無禮,則令人生厭